河南人大:立法普法“接地气” 民主法治“润人心”
时间:2023-10-19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任玉轩 席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党的二十大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开展,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贯穿始终、一体推进,严格按照中央、省委精神推进落实,做到谋题、破题、解题“全过程”闭环,推动解决了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的实际问题,梳理形成“发挥人大‘站’‘点’普法作用”“优化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置”等工作建议,研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河南人大立法宣传工作的方案》等,印发全省各级人大贯彻执行,切实把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为人大履职的创新举措,使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广泛联系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建在代表之中,建在群众之中,让联系点创品牌有特色
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对于推动基层群众参与国家立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积极意义。
今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努力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数字化应用平台,扎实有序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目前,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在全省共设有66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其中省级21个,市级641个。最大限度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聚民智,为国家民主立法、开门立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贡献“河南智慧”。
5月8日至10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亚带队到信阳市调研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工作。
作为立法征询的“直通车”、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全省各地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探索创新,推出自己的品牌,真正把基层立法联系点建在代表中,建在群众中,积极吸纳民意、汇聚民智,更好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让民主的声音不断汇聚,让民主的智慧持续闪光。
鹤壁市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之家、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基地“四位一体”建设。2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中,16个建在县、乡、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基地,占到了联系点的73%,其余联系点涵盖高等院校、企业、行业组织,涉及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体现了多样性和代表性,让立法机关的“眼睛”更亮,“耳朵”更灵。
金水区人大常委会将立法工作与居民议事会议制度工作有机衔接,将一千多名居民议事代表纳入立法工作群众代表库,有效夯实立法民意基础。在对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时,随机选取若干名居民议事代表参加立法调研座谈会。居民议事代表畅所欲言,使“高大上”的立法工作走入基层,贴近群众,让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立法工作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使基层立法联系点真真切切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
温县赵堡镇人大建立健全“中心站点+分站点”的基层立法网格机制,依托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了“6+22+N”信息采集点,包含6个民情茶话室、22个村级接待室、N个小院议事厅,在行政村、太极拳学院打造立法意见征集点5个,形成了立体式的立法调研信息反馈网络。
周口市积极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向下延伸,确定了12家单位作为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广泛汇聚民意;禹州市加强基层站点建设,把下设的28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络站、立法信息采集点“三家合一”;临颍县在行政村、社区醒目位置,如超市、医院等区域放置民意收集箱和接待桌……
全省各地积极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提质增效、创新作为,为群众有序参与立法提供了新的途径,使立法工作更接地气、更好地反映人民意愿,让立法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让立法听民声聚民意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如何让“高大上”的立法更接地气、更聚民智?让群众的诉求呼声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家应当围绕社会诚信加强立法。”“应尽快出台反网络暴力法,营造和谐文明的网络氛围。”……今年3月,驻马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征集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需求和立法工作意见建议论证会召开,与会人员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驻马店基层立法联系点对征集汇总的60余条立法需求展开论证。
讨论的立法需求和意见建议大多来自基层单位和普通群众,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养老、医疗、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为了方便基层群众参与讨论、提出意见,驻马店基层立法联系点还开通了线上征集渠道,群众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直接参与立法意见征询。经过认真梳理和研讨论证,驻马店基层立法联系点最终确定15条立法需求和工作建议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作为河南省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驻马店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直通车”优势,共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交办的15部法律草案意见征集任务,收集意见建议1243条,整理上报486条,现已通过的8部法律中,有36条具体修改意见被采纳。
“在源汇区马路街办事处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过程中,我提出物业管理条例应当明确业主的职责,这样业主一看清晰明了。《漯河市物业管理条例》颁布后,没想到我的建议真的被写入了正式法规文本中。”马路街办事处居民李瑞芳激动地说。
群众有所呼,立法有所应。如何最有效、最广泛、最直接地收集最基层的声音?漯河市人大常委会依托县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平台,分两批次建立了4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立法联系点,打造“立法直通车”,与基层群众零距离、面对面,直接掌握“第一手”民情民意,使立法更接地气,更好地反映人民意愿,使立法这件“专业事”变成了人民群众的“身边事”。
支持立法,为民普法,让法言法语融入乡俗民情
基层立法联系点既是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窗口,也是法治宣传普及的重要平台。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与普法相结合,以系统观念为引领,提升普法工作理念,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立法前、立法中、立法后的普法工作。通过访谈对话、线上互动、意见征集等形式加强地方立法宣传,在河南人大官方网站、河南法制报、《人大建设》杂志设置固定栏目,进一步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各地市人大积极行动,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利用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平台,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普法活动。
“小竹板,听我打,咱们一起来学法,法治社会讲法治,学法懂法关心法……”濮阳县庆祖镇后郑寨村在家门口小广场散步的村民津津有味地听着普法宣传快板书。
“像这样的‘广场夜话’活动每月会举行两次。”县人大代表、后郑寨村支部书记张洪义表示,这种快板形式让原本生硬晦涩的法律法规变得生动有趣,使群众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法律知识,提升了法律素养。
“基层立法联系点既要当好法律‘宣传员’,又要做好民意‘传声筒’。我们组建了法制教育、乡村振兴宣讲团,定期深入学校、农村、社区等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同时,持续开展‘广场夜话’活动,编排了‘立法联系你我他’快板作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边开展普法宣传,边征求意见建议。”濮阳县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家住武陟县城红旗社区的王大妈晚饭后总爱去文化路广场遛个弯,她最喜欢的是这里因地制宜打造的法治步道,散步时还不忘用手机拍下,上传到自己的抖音账号,打卡美丽社区。
武陟县红旗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置的“法治步道”,是由县人大牵头,县司法局、县人防办、木城街道共同打造的焦作市首个法治文化健康步道。法治步道全长200余米,内容涵盖民法典、防电信网络诈骗等一系列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和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多元化形式,将有形的法律条文变为无形的文化熏陶。
2022年《鹤壁市辛村遗址保护条例(草案)》在淇县鹤淇社区立法联系点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12名来自基层的群众代表围绕条例草案座谈讨论,提出6条意见建议的同时,也对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新的认知。
淇县、长垣市、临颍县等基层立法联系点将联系点工作与代表活动、执法检查等相结合,通过打造普法宣传广场、法治宣传长廊,建设宪法公园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为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立法提供了现实有效的途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一项项开门立法的探索,一个个务实创新的举措,一条条满载民意的建议,一部部深入人心的法规,从小小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出发,连点成线,织线铺面,让民主与法治在中原大地以特有的方式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编辑:席茜
发布于
发布于